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我国失独家庭问题研究综述基于年的研究文献(5)

来源:美术文献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同为文献综述研究,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价值何在?对此本文在结语部分作了详细说明。 六、研究评述 (一)研究历程 2001年是我国学界对失独家庭展开研

同为文献综述研究,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价值何在?对此本文在结语部分作了详细说明。

六、研究评述

(一)研究历程

2001年是我国学界对失独家庭展开研究的开端,自2001年至今已有16年,笔者尝试按照发展特点对学界这方面研究的历史阶段作如下划分。

2001-2004年,兴起与非专门时期。该阶段中,2001年和2004年共出现过两篇相关文献,但均是对独生子女伤残(包括死亡和残疾)家庭的研究,而并非专门性针对失独家庭的研究,且其研究来源单一,均来自人口学界。

2005-2011年,低潮与专门化时期。2005年出现了两篇专门针对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的研究,标志着学界进入了对失独家庭的专门化研究阶段。该阶段针对失独家庭展开研究的文献数量较少且不连续,期间亦有中断(不包括报纸),大体每年以2-4篇的数量出现(报纸不计算在内),除人口学外,医学、社会保障、社会工作领域的学者都对该领域展开了研究。

2012年至今,井喷式蓬勃发展时期。2012年出现了几十篇针对失独家庭的研究,之后以每年新增上百篇的速度增加(报纸不计算在内)。其研究来源除上述领域外,还涉及心理学、法律、经济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

(二)研究成就

作为我国历史上极为特殊的社会群体,与失独家庭相关的诸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究。在10多年的时间里,尤其是自2012年以来,学界对于失独家庭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就。

首先,研究数量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从2001年1篇到目前每年上百篇文献,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可谓丰硕。笔者分别以“失独”“计生困难”“计生无后”“独生子女死亡”“独生子女伤亡”为篇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截至2016年5月底,共查询到学术期刊论文542篇、特色期刊论文148篇、学术辑刊论文5篇、博士学位论文1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11篇、重要会议论文13篇、著作1部。

其次,在研究学科与研究主题上呈现出日益多元化发展趋势。研究的学科来源更加广泛,从2001年仅涉及人口学1个学科,到目前人口学、医学、社会保障、社会工作领域等10余个学科均有参与。研究主题更加丰富,目前与失独家庭相关的研究主题有“困境”“对策”“社会支持”“社会救助”“社会帮扶”“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养老”“法律关系”“权益维护”“心理健康”“社会关系重构”“失独组织”“婚姻”“社会工作介入”等。

最后,在定量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众多研究学者收集到了丰富的一手数据资料,其调查范围有全国、全市、全区、全乡(镇),为学界形成对失独家庭的整体性、全貌性认识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学界对失独家庭问题的研究尽管从2001年就已开端,但其相对系统性、连续性的研究时间并不长,失独家庭问题至今仍是一个相对较为新鲜的研究领域,对其的研究难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研究扎堆,多为笼统化研究,专项性研究不足。尽管目前的研究主题整体上不在少数,但实际上大多数研究都是“困境”与“对策”研究(“社会支持”“社会帮扶”亦可看作此类)。同时,研究的关注点仍存在重复现象,难以形成各具特色的研究局面。

其次,理论探讨居多,服务介入与成效研究极少。针对失独家庭面临的现实困难,政府部门以及很多NGO、企业、社区都对其采取了一些实质性帮扶措施,但其实际效果如何,在目前的研究文献中很难得到如实反映。

再次,对失独家庭的分类性和对比性研究缺乏。失独家庭是个大概念,不同类别的失独家庭亦会有一些不同的情况,如城市失独家庭与农村失独家庭、暂时性失独家庭和永久性失独家庭、失偶失独(“双失”)家庭和非失偶失独家庭、参加失独组织的失独家庭与没有参加失独组织的失独家庭,等等。总体来说,目前学界对城市失独家庭、永久性失独家庭的研究居多,对农村失独家庭、暂时性失独家庭的关注不足,有些研究即便是冠之以“失独家庭”整体之名,但实际上其中大部分都是以城市失独家庭、永久性失独家庭为研究对象展开的,专门针对农村失独家庭的研究约有5篇,专门针对暂时性失独家庭的研究则基本没有。此外,目前学界针对失偶失独(“双失”)家庭的研究仍为空白,对参加失独组织的失独家庭的研究也极为不足。除了分类研究存在不均衡外,对比研究也极度缺乏。除了个别学者对城市失独家庭与农村失独家庭有对比性论述外,学界对失独家庭根据其在婚姻形态、户籍类型、地域发达程度、组织化程度、失独时间等不同维度而展开的对比性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总之,学界对失独家庭的研究在精细化、分类化方面仍有待提升。

文章来源:《美术文献》 网址: http://www.mswxzz.cn/qikandaodu/2021/0708/804.html



上一篇:繁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献学习习近平
下一篇:我国养老机构研究回顾与评述

美术文献投稿 | 美术文献编辑部| 美术文献版面费 | 美术文献论文发表 | 美术文献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美术文献》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