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美术佳作绘写脱贫路上动人故事

来源:美术文献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昨天,以美扶智--中国美术馆脱贫攻坚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展览共展出作品550余件(套),表现了脱贫致富、生产建设、教育医疗、扶贫救灾、抗疫与复工等主题,其中大部分为

昨天,"以美扶智--中国美术馆脱贫攻坚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展览共展出作品550余件(套),表现了脱贫致富、生产建设、教育医疗、扶贫救灾、抗疫与复工等主题,其中大部分为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本报记者饶强摄

本报记者 王广燕

在碧蓝的天空和高耸的雪山下,一行牦牛正耕耘土地,扶犁的藏族姑娘微微后仰,牦牛昂首奋蹄……正如董希文的油画《千年土地翻了身》所描绘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蜕变。8月11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以美扶智--中国美术馆脱贫攻坚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550余件(套)作品连成一幅记录中国脱贫攻坚之路的壮美画卷。

时代经典重现脱贫之路

行走在展厅里,一件件经典作品如同昨日重现,将人们的记忆拉回往昔的生活。齐白石的中国画《农耕图》中,憨态可掬的水牛,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埋首扶犁的老农,将齐白石的故园情思和赤子情怀娓娓道来。陆俨少的中国画《教妈妈识字》描绘了一个亲切感人的农村扫盲场景。刘文西的中国画《祖孙四代》是新中国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经典之作,四代人同框,代表着一代又一代的希望和向往。

在这些作品中,闪现着许多让人怀念的身影。吴为山的雕塑《孔繁森》以"写意雕塑"的方式,塑造了这位优秀共产党员在茫茫雪域高原走访基层,与群众交流的形象。毛本华等共同创作的油画《焦裕禄》,再现了焦裕禄和群众肩扛树苗走向荒漠的场景。2017年3月,兰考成为河南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通过美术作品,观众可以感受到他们扎根人民、无私奉献的信仰和情怀。

许多观众熟悉的"大眼睛"苏明娟,出自解海龙摄影作品《我要上学》,这件作品也在此次展览中展出。出生于安徽金寨县一个贫穷山区的苏明娟,如今已通过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张触动灵魂的照片,早已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

展览的第三篇章以"脱贫攻坚·影像记录"为题,通过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影像纪实,构成了一部"中国当代民生影像记录",为时代的变迁,尤其是当代中国所发生的由内到外的深刻变化留下珍贵的瞬间。

此次展览分九个篇章,共展出作品550余件(套),表现了脱贫致富、生产建设、教育医疗、扶贫救灾、抗疫与复工等主题。展览还囊括了特邀创作的一批表现脱贫攻坚、抗疫与复工题材的绘画、雕塑、书法、篆刻、摄影的最新作品,力图多角度呈现新中国成立以来脱贫攻坚历史进程。

"以美扶智"实践结出硕果

" 扶贫必扶智",美术不仅是脱贫攻坚之路的记录者,也是助力贫困地区脱贫的重要力量。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近年来,中国美术馆扶持地方文化建设的足迹几乎遍布祖国大地,本次展览也将近五年来中国美术馆扶持地方文化建设项目的探索与实践予以展示。

不少观众或许还记得,中国美术馆曾为西藏、青海的唐卡举办展览。这些展览扩大了唐卡的社会知名度和销路,也推出了一批代表性唐卡艺术家。本次"以美扶智"展览的第七篇章以"中国美术馆扶持地方文化建设·西藏青海唐卡"为题,从扶持专项的收藏作品中选展36件,包含圣像唐卡、曼荼罗(坛城)唐卡、人物传记唐卡、重彩绘画等艺术形式,它们不仅陶冶人们的精神,也给当地带来实实在在的扶贫支持。

此外,中国美术馆在云贵川等地对20多个少数民族的民间美术传承状况进行实地考察,抢救性地记录、收藏、展示优秀民间美术传承人作品,完成百万字调研报告,为国家和地区制定相关少数民族文化扶贫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展览的第九篇章"中国美术馆近五年扶持地方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将近五年来中国美术馆23项扶持地方文化建设项目以文献形式集中陈列,项目涵盖扶持展览、典藏活化、专项征集、公共教育等内容。"中国美术馆还将持续以美扶智、以文化造血,为脱贫攻坚凝心聚力、铸魂育人、贡献力量。"吴为山说道。

此次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1、3、4层展厅及户外雕塑园,将展出至10月11日。

文章来源:《美术文献》 网址: http://www.mswxzz.cn/zonghexinwen/2020/0827/506.html



上一篇:从一个展览纵观深圳美术馆拓荒之路
下一篇:版画里的武汉工业建设60年,武汉美术馆展日新月

美术文献投稿 | 美术文献编辑部| 美术文献版面费 | 美术文献论文发表 | 美术文献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美术文献》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