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术文献》征稿要求[05/29]
- · 《美术文献》投稿方式[05/29]
- · 《美术文献》收稿方向[05/29]
- · 《美术文献》数据库收录[05/29]
- · 《美术文献》栏目设置[05/29]
- · 《美术文献》刊物宗旨[05/29]
繁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献学习习近平(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第二要体现原创性、时代性。继承性、民族性并不否认原创性、时代性,相反,没有原创性和时代性的哲学社会科学就谈不上继承性和民族性,继承性、民
第二要体现原创性、时代性。继承性、民族性并不否认原创性、时代性,相反,没有原创性和时代性的哲学社会科学就谈不上继承性和民族性,继承性、民族性本身就包含着原创性和时代性。创新始终是一个民族、国家永不衰竭的动力之源。理论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创新,在于不断的创新,在于永不衰竭的创新。因之,创新自然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的主题和主线,更是应对社会实际、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代社会,面对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固然有些问题“万变不离其宗”,可用“老方法”加以解决,但更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凭老经验、老办法无法应对,解决不了。如不及时研究,形成新的凝练、新的总结,哲学社会科学就会患上“肌无力”之病。所以,哲学社会科学一定要从时代的要求出发,敢于面对问题和困难,寻求新的经验、方法和理论。自然科学的研究有一个自主知识产权问题,亦即原创性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也有一个自主知识产权问题,仍然是其原创性问题。区别仅仅在于哲学社会科学的自主知识产权难以界定和量化而已,但它也不是不可衡量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就是其原创性,这可以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习近平同志列举了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一系列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并得出结论:它们无一不是原创和时代的产物。因此,当代的哲学社会科学不应成为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应成为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应成为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不应成为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1]。目前,中国已经是一个哲学社会科学大国,但还不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强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原创性不够。
第三要体现系统性、专业性。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是一个系统庞杂、内容丰富的“集群”。从学科来看,它应包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从领域来看,它应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对当代中国来说,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之所以还不够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科体系化不够。因此,必须做到优势突出、领域拓展、短板补齐、体系完善[1]。
五、“讲话”营造和提供了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环境和条件,让我们干劲倍增
同其他事物发展一样,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也需要适合的环境、满足相应的条件;要想哲学社会科学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没有适合其生长的土壤是不行的。为此,对哲学社会科学及其工作者,要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在思想上主动引导,在工作上创造条件,在生活上关心照顾,“多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1]。为此,他对各级党委提出了若干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实在、具体、可操作性强,既体现了他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悠悠深情,也反映出他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准确把握。
其一是领导干部应当尊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劳动成果”。在当前社会上确实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有个别领导认为,只要认识字,哲学社会科学就能懂。因之自然科学的教授、博士是“真货”,哲学社会科学的教授、博士是“水货”。其实,这不仅是一种无知,更是一种偏见。任何一门哲学社会科学都是在无数前人经过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不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很难把握其学科特点、方法,更难以形成其独特的思维方式。看得懂是一回事,能研究又是另一回事,何况有许多哲学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前沿学科、冷门学科是许多认识字的人也看不懂的。
其二是必须遵循“双百方针”。哲学社会科学要创新,就必须要学术争鸣、学术探究,要营造“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学术氛围,最关键的是处理好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关系,严格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区分开来。由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特性,使其常常容易与政治问题纠结在一起。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如果把一般的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就会扼杀哲学社会科学的创造力和活力,就谈不上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学术研究无禁区”就应该是在这个意义上讲的。但“学术研究真的应该无禁区”吗?其实,“学术研究无禁区”是相对的。在任何历史时代、任何制度下,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都是有禁区的,它是相对于宪法、法律及学术道德而言的。如果不违背宪法、法律、学术道德,学术研究无禁区;超越了宪法、法律、学术道德的范围,学术研究则有禁区。如在英国,你就不能研究取消女王统治的问题;在美国,你就不能研究暴力革命推翻现政权的问题;在德国,你就不能研究纳粹复兴的问题。所以,不能片面地理解“学术研究无禁区”,还是要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好。
文章来源:《美术文献》 网址: http://www.mswxzz.cn/qikandaodu/2021/0708/803.html
上一篇:从文献出版视角看当代沙捞越研究
下一篇:我国失独家庭问题研究综述基于年的研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