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新故相推 日生不滞——探论中国传统“工匠精(2)

来源:美术文献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工匠”与“美术”的误读 一直以来,关于“工匠”与“美术”并不像国画当中笔墨争论那样剧烈,反从“工艺”与“美术”的认知方面发生了较为

二、“工匠”与“美术”的误读

一直以来,关于“工匠”与“美术”并不像国画当中笔墨争论那样剧烈,反从“工艺”与“美术”的认知方面发生了较为强烈的分歧。实际上,传统工艺美术史中的“工艺”与“美术”并未有多差别,然其随着近代以来尤其是工业革命的影响,造成两者之间的认知和称谓分离,“工匠”往往被“工艺”所取代;另一点,“工艺”一词的背后是造物文化的“工匠精神”,泛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劳动产品。诚然,在特殊语境中可将“工艺”与“工匠”互置,显示两者之间内涵的交叉性。作为舶来品的“美术”具有汉语语素的双重含义,其“美”对应的是“艺”,而“术”则对应“工;”然依《说文解字》来看,“艺”与“术”字义颇为相同,手工艺正是两者之间的本质延伸。以世界工艺美术史的文脉角度亦可觉察到,工艺与美术的对立是在莫里斯运动之后,此前两者并未有多大区别。“美术是个人主义的产物,个人意识将导致艺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3]赏悦为目的的“心性”功能在中国近代工艺发展的轨迹中得到了最好的检验,而真正使其传统工艺落到实处的亦是“工匠精神”的“当代心性”。回顾以往认识的不足或“误解”主要源于两个层面。

其一是“匠意”与“意境”。一般而言“匠意”是指一个行业的手工技艺的技术达到某种高度的境地,亦是行业的行为操守标准。战国时期的庄周在描述的庖丁解牛即是“工匠精神”的外在表征形式;另一方面,“匠意”所推崇的对象是在日常生活中能为乡民提供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和灵魂指引。诸如商业以赵公明为师;建筑以鲁班为师;制笔业以蒙恬为师等等,这种类似于宗教般信仰;换而言之,人类初始打造石器时,就将造物的实用性与欣赏性区别开来,功能则是衡量“匠意”水平的高低。回归手艺的价值本源并以实用为主线,方能重振当代手工艺的繁荣和复兴。

“意境”作为传统美学的古典词汇,从纯艺术角度看多指文学、绘画等领域表现出来主观的总体看法,它伴随人的心态、经验而发生变化,具有深层地弥漫性质。长期以来指代诗词、国画、书法创作的范畴,直到近现代众多美术家参与所谓的“实用美术运动。”过分抬高日常生活器物的审美性、陈设性,导致“意境”一词流入现代工业设计中。毋庸讳言,造物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方式,亦必然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精神两大方面,但人为的割裂、排斥乃至臆造“匠意”与“意境”的合融关系,成为绘画为设计、手工为绘画错误思想的先导。因此,抛弃所谓“庸俗”的手工艺论不仅是社会整体认知层面不成熟的表现,亦对于文化大国的“工匠精神”有所损害,值得当代人去反思和重新审视。

其二是功能与价值。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受农耕文化的熏染,功能作为生产的第一要素并挂靠在实用的周围。因此,一件手工艺产品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功能作用的大小。然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相调适时,便会出现极化并使功能的初衷走向反面。如战国法家思想者韩非子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所记载的“买椟还珠。”通察其意便可得知,珠已丧失它的本质价值,这既是手工艺人心理变态的结果,亦是工艺繁复变异的主要特征。当代社会语境中所谓“高级定制”、“限量定制”即是反映功能与审美在电子化时代的关系得到消解时,故当事物的功能与它本身固有的价值属性相协调时,才会出现圣贤孔子的“美”“善”观物境地。

前已述及,当代关于“工匠精神”所引出的观点与讨论不应脱开以造物为基础的范畴,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工匠”与“美术”作为人类造物文化的不同层次和群落的基础性需要,应当秉持辩证地唯物主义观点,才能在复杂变幻的“工匠精神”语境和视野下把握住手工艺特性的时代脉搏。

三、工匠的时代精神

任何历史时段都有相适的造物意识和观念。无论是手工艺被边缘化之际,亦或是再次兴盛的当下,“工匠精神”作为传统的本土文化必然会受到极大的关注。在电子激光产业发达的时代,寻求内在心理的安宁与平和不仅是手艺人的期望,亦是一个文化大国的自觉醒悟;重提“工匠精神”,对于粗俗滥造的行业风气均有抵制作用。另外,工匠这一职业符合市场经济的本能诉求并与现代企业制度相吻合:如一件产品,从客户订单到构思研发,再到加工生产和投入市场,均有不同人员专项负责、通力合作,体现出“精益求精”的制物态度,然而,社会产业过分地分工细化,对于产品的质量保障亦有阻碍,尤其是带有限量的产品对事物的形态要求则更高,加之高等职业教育的构建与与普及,呼唤具有复合性人才从事手工艺行业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并成为当下时髦的亮点。

文章来源:《美术文献》 网址: http://www.mswxzz.cn/qikandaodu/2020/0812/471.html



上一篇:孙丰:折翼天使的守护人
下一篇:民国时期美术文献资源整理工作现状及建设<sup

美术文献投稿 | 美术文献编辑部| 美术文献版面费 | 美术文献论文发表 | 美术文献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美术文献》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