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一场在美术馆的电子工业展为何受到欢迎?--大厦(2)

来源:美术文献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艺术中国:程辰馆长可否介绍一下这个展览的初衷? 程辰:首先非常荣幸能邀请到许平教授和程大鹏先生策划了一个如此具有学术性和专业性的展览。壹美美

艺术中国:程辰馆长可否介绍一下这个展览的初衷?

程辰:首先非常荣幸能邀请到许平教授和程大鹏先生策划了一个如此具有学术性和专业性的展览。壹美美术馆立足于海淀,作为一个硬核科技的集中产业园区,需要对中国电子工业艰难的起步和发展过程进行一个回望,以激励国人的士气去应对当下复杂的国际局势,也为我们科研院所这些科研人员,提供一些老前辈的设计,这是我们做这个展览的初衷。

有意思是,最早我们希望能梳理一下电子工业美学进程。但是通过讨论后,我们发现美学过程的梳理还是比较困难的。当时国家批量引进了各个国家的先进电子设备,这种杂糅的美学并不好归纳和整理,因此逐渐变成了一种文献式、档案式的梳理和回顾。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平

艺术中国:前面说到许平教授带队专门赴德国进行考察和收集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吗?

许平:首先还是要感谢实创集团提供了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为中国电子产业的创新足迹做一个专题展。对我们这些参与人员来说,策展、办展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学习和发现的过程。在准备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深入翻阅资料,最后发现内容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刻地理解了中国电子工业几代人的足迹是怎样一种非常了不起的历史记录。他们是一群默默无闻、在背后奉献和创造的人,他们有才华、有激情,而且有智慧。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代人的努力和奉献,可能我们今天的世界、生活的很多方面都不是今天的这个模样。

这次在德国的采访,是为了能找到一些更新的、可展的资料和线索而去的。在这个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第一点是德国对于历史的关注、对于档案的保存、对于历史文献的重视程度。柏林档案馆在德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文献保存体系。我们去的柏林档案馆只是它5个文献中心中的一处。据说把5个档案馆的档案柜连接起来,可以围绕地球跑几圈。我们通过文献的检索找到需要的档案以后,第二天就拿到了这些档案。这就可以想象这其中的整个工作系统的完整、严谨和效率化。

我们拿到档案以后非常吃惊,这个档案都是我们要找的资料。我们原本希望是找到50年代东德的一个援建的项目--718厂。718厂早期技术储备的主要工作是在东德完成的,所以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结果没有想到光我们一天的工作就发现了500多份直接相关的档案,每一页都保存的完好无缺,真的是喜出望外。比如说当时的一个讨论会,讨论会里有一个纸条,连这张纸条都保存了下来。

这张纸条上到底写的是什么?我们回来以后,找北京外国语学院德文专业的同学帮我们做了翻译。里面记录了当时讨论援助的工程,在中国实施的方式方法、可能性、碰到的困难和解决的方案。这个纸条把当时一些专家名单都保存了下来,整个过程都保存得非常完整,对我们的研究非常重要。

第二点就是,在德国访问、采访和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德国朋友对这个项目的热情和关切程度使我们非常感动。我们沿着当年罗沛霖博士在做产业调查的路线走了德国的五六个城市,还去了一些工厂。其实这些工厂时隔半个世纪,早就物是人非,都换了几拨人了。更何况是在这样一个异地、这样一个完全素不相识的人群里,我们自己都说不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到这儿来看这些东西。但是没想到的是,我们走了两个工厂,其中正好有个值班的项目经理在。一听说这个事情以后非常热心地马上把我们带到了办公室,拿出他们厂里保存的一些资料给我们看,然后跟我们介绍说他们也有一个由一批退休老专家组成的组织,还形成了一个专门的交流学术平台。说他们也在回顾跟中国交往的这段历史,他说如果他们知道我们在做这样的展览,他们一定会非常欣慰。

所以这个过程让我们非常感动,可以说是在素不相识的异国他乡,在面对一段同样的历史的时候,还抱有同样的感情。原来在很遥远的地方,也有一批人在关注着已经消失的半个世纪以前所发生的事。而且他们还在关注着今天这个厂怎么样,当时他们做的这些技术对今天的中国有没有贡献、有没有帮助?他们还非常关心中国的技术发展和同行之间的交流。

文章来源:《美术文献》 网址: http://www.mswxzz.cn/zonghexinwen/2020/0728/410.html



上一篇:“汉隶十二品新探”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展
下一篇:莞城美术馆开启“版画季”,?三大版画展带来独

美术文献投稿 | 美术文献编辑部| 美术文献版面费 | 美术文献论文发表 | 美术文献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美术文献》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