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一场在美术馆的电子工业展为何受到欢迎?--大厦(5)

来源:美术文献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手摇计算机,西德,50年代 所以我们尽可能把里面的这些故事、一些情景保存下来。我们尽量地去还原当时的真实语境,去找历史照片。为了找军委三局的

手摇计算机,西德,50年代

所以我们尽可能把里面的这些故事、一些情景保存下来。我们尽量地去还原当时的真实语境,去找历史照片。为了找军委三局的通信材料厂,我们专门在去年的12月份,带着团队去了盐店子,去找原址。因为我记得罗沛霖当年放弃了在重庆、上海的优越工作条件,毅然投身到延安参加当时延安通用材料厂的筹建。他有一段回忆录,就说在盐店子的窑洞里,遥看着天上的星星,在遥想明天的通讯产业应当是什么样子的。当时盐店子满眼一片荒野,人烟罕见,而且外面还面临着来自于日寇、国民党军队的层层封锁。但他们在那种情况下,坚持对他们自己的专业理想、想象和追求他们的事业目标。所以我们特别想看到罗沛霖当时在什么样的一个环境下去遥想他们产业未来的。后来我们真找到了那三口窑洞,窑洞现在已经很破了,现在只能拍一个残迹的照片。

我们在路边到处去找人问,说谁还能找到当年的通信材料厂。其实上心里一点底气都没有,你会觉得这个事情没人会知道,没人还记得。结果刚好问到堆陕北老汉在那喝茶下棋,忽然有个老汉就站起来说"我知道。"当时我们都吓一跳。幸好我们当时找了一个在枣园中心做讲解员的姑娘,能翻译当地的陕北话。她说"大爷你真的知道吗?"他说"我当然知道,我带你们去。"他就颤颤巍巍地拿着拐杖站起来,带着我们去找,结果真找着了当时军委三局通信材料厂的原址。他给我们讲当年在窑洞前,他当时还是个七八岁的小孩,跟这个厂里面的技术人员玩。他就跟我们描述说他们这批人是很和善的一批人,穿着白衬衫、灰裤子,每天在这上课、开会、上班,而且和小朋友玩。吓唬他们,手摇发电机一摇以后就有电了,戳到他们身上问疼不疼,疼不疼?特别好玩。

万能工具显微镜,卡尔蔡司,东德,40年代

讲这些的时候,我们好像一下子穿越了历史的时空,又回到了当时那个年代。我们想寻找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活生生的,有人的生活、感受、温度的那种历史。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今天的这些传奇创造了这些伟大,其实也都是这些平常的人平常的事连接起来的。今年我们这个展览刚好赶上一个很重要的历史节点,就是毛泽东主席题词80周年。说起来的话,毛泽东是1940年7月7号做了这个题词,今天是2020年7月16日,刚好80年零10天,这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例子。今天我们面临着一个后疫情时代、划时代的一个转变。这个地球将如何走,现在谁都不知道。我们可能也同样处在一个巨大的历史分水岭节点上。那么面对这个新的节点,面对未来的新的历史该怎么走?我想我们需要的是在历史里面去获取各种各样的感受或者动力,把它变为我们未来的历史继续创造的资源。

艺术中国:程大鹏先生收藏了这批珍贵的仪器,在您看来,一个建筑设计师或者艺术家,与工程师相比,在看这些机器的时候会有什么不同?您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程大鹏:第一是建筑师如果做设计,应该是强调在地性的研究。多数的建筑师是从在地性研究开始做出在地性的解决方案,我觉得这才是一个合格的建筑师。尤其对于中国目前的这个阶段,实际上不是城市扩张阶段,而是城市更新阶段,所有的城市需要再挖掘和再塑造,这个过程需要加进大量的内容。

各地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新的建筑,这些建筑可以叫building,而不是architecture。意思就是一堆很多的构筑物,而并不是所谓的建筑物。建筑是与人息息相关的,与当地生活的人、使用它的人息息相关的。我觉得作为建筑师,深入的在地性研究是一个基本的职责。

微型压痕硬度计,产地英国,50年代,原使用方:国营第707厂

第二,作为一个建筑师,要从一个艺术家的眼光来看,我觉得是在于创新,从另外一个方式、一个尺度、一个价值体系来看所有旧的东西,用这套系统来挖掘新的东西。所以这些东西不管从工业美学来讲,还是从城市更新来讲,还是从建筑师的创作来讲,搬到美术馆,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创作行为。通过挖掘和发现,也帮助别人更多的挖掘和发现,包括所有这些设备,这些历史,尤其是后边这些人。

文章来源:《美术文献》 网址: http://www.mswxzz.cn/zonghexinwen/2020/0728/410.html



上一篇:“汉隶十二品新探”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展
下一篇:莞城美术馆开启“版画季”,?三大版画展带来独

美术文献投稿 | 美术文献编辑部| 美术文献版面费 | 美术文献论文发表 | 美术文献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美术文献》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