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术文献》征稿要求[05/29]
- · 《美术文献》投稿方式[05/29]
- · 《美术文献》收稿方向[05/29]
- · 《美术文献》数据库收录[05/29]
- · 《美术文献》栏目设置[05/29]
- · 《美术文献》刊物宗旨[05/29]
我国养老机构研究回顾与评述(5)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第三,养、护、医、送四大功能分离。穆光宗(2012)指出:我国养老机构服务功能结构单一,老年人的康复护理和精神文化需求都难以得到满足;而且,
第三,养、护、医、送四大功能分离。穆光宗(2012)指出:我国养老机构服务功能结构单一,老年人的康复护理和精神文化需求都难以得到满足;而且,目前很多养老机构中专业的养老护理员、医疗康复人员普遍缺乏,社会上大部分养老机构是由民政系统和社会资本兴办的,多以“养老”为主,缺乏疾病防治功能。
第四,机构养老缺乏家居认同和亲情关注。穆光宗(2012)认为,机构护理的问题是缺乏亲情,这意味着,离开亲人的老人们必须适应护理机构孤独而标准化的集体生活。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需求,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在老年人的照护中对其给予必要的心理和社会支持,是当前提高和完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过程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第五,养老护理员和管理人才短缺。穆光宗(2012)、成建兰(2014)、钟德杨等(2014)认为,目前我国机构养老的专业化人才相当缺乏,还没有形成职业化发展模式。就目前养老机构中直接照顾老年人的一线护理人员而言,主要存在着如下问题。一是数量不足,临时聘用和外聘人员占比较大,护理人员待遇不高、周转率高,导致了队伍的不稳定。二是结构不合理。从业人员多以女性为主,男性护理人员较少,导致对男性老年人的照顾不足。三是专业教育背景和训练不足,缺少护理经验,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便上岗就职,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缺乏专业的老年服务知识和技能,并且不易接受新的护理观念和护理技能。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对老年人的照顾,也制约着养老机构的发展。
2.有关养老机构发展的对策研究
针对当前养老机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往研究者提出如下对策。
第一,合理布局养老机构,增强养老机构建设的针对性。郜波(2014)认为,只有在逐步完善养老服务评估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合理制定规划建设方案,从而增强养老机构建设的针对性以及服务保障的集中性。钟德杨等(2014)指出,要打破供需“怪圈”,一方面,针对中国的养老机构数量少、规模小的现状,政府应鼓励养老机构走规模化的道路,如效仿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实行连锁经营模式,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引导人们转变观念。虽然现在人们的养老观念较以前已有了很大的转变,但“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还很难从根本上消除,尤其是在落后的农村和偏远地区,这种思想更为普遍。同时,我们还必须抓好养老机构的硬、软件建设,只有让老百姓看到在机构养老的好处,才能从根本上引导他们转变思想观念。
第二,政策先行,提升养老机构的法制保障力。钟德杨等(2014)、郜波(2014)指出,单靠政府的投资难以有效解决社会的养老需求,需要借助鼓励政策,促进实现养老机构投资主体多元化,把社会资源吸引到养老机构的建设中来。一方面,要加强政策的细化和落实,在资金、用地、税收上给予扶持、减免,同时政府需要加强引导,拓宽养老机构的资金来源渠道,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养老福利事业中,促进养老服务主体的多元化。另一方面,要在政策的贯彻执行过程中加强法律约束、制度规范,加强对养老机构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整体推动养老机构的建设与发展。与此同时,在提供养老服务方面,政府还需要逐步完善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福利优待等方面的服务标准、规范,为老年人提供制度支撑,切实维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服务配套,促进养老机构服务产业化。钟德杨等(2014)提出,要积极培植和发展社会服务团体和民间组织,把为老年人服务的机构、设施和场所更多地交给他们去办、去管,政府只发挥宏观管理和行政监督职能,帮助实现养老服务事业管理的规范化和运行机制的市场化。具体来说,应该从三方面入手。首先,鼓励养老机构提供差异化服务。老年人的个体差异势必对服务产生多样化的需求,所以,养老机构如要获得长足发展,必然要开发差异化的服务产品。其次,积极做好养老服务产业规划,通过购买养老服务,引导有条件的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养老机构服务,鼓励他们投资、研发、生产老年产品,繁荣老年消费市场。最后,要进一步丰富老年文化体育活动,努力营造和谐的养老氛围,促进养老机构服务健康全面发展。
第四,人才跟进,确保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度,保证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周留建(2008)、郜波(2014)认为:首先要抓好专业理论学习,适当加大财政投入,通过集中培训、定期培训等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理论素质;其次要着眼专业技能务实,养老机构可对新进人员实行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开展专项业务培训,以达到提升专业技能的目的;再次是注重专业团队培育,要建立考核考评、岗位竞争、管理监督、工资福利、奖惩激励等方面的激励机制,培育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奉献意识,形成一种良好的团队文化。王魁元(2014)认为:政府应注重示范引导,加强对示范性养老机构建设的分类指导,建立养老机构评估制度,定期对养老机构的人员、设施、服务、管理、信誉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健全示范性养老机构建设的交流和学习制度,创新形式,充分发挥示范性养老机构建设的辐射效应;注重发挥各级社会福利机构或养老协会的作用,切实加强行业指导与行业自律,以行业协会的自律机制来推进养老机构规范化建设,推进养老机构建设的整体水平。有学者还提出,可以和高校开展合作,开设相关专业,加强社会宣传,树立专业的良好形象。此外,葛稣等(2014)提出,还可以充分挖掘志愿者等潜在资源,通过宣传社会正能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文章来源:《美术文献》 网址: http://www.mswxzz.cn/qikandaodu/2021/0708/805.html
上一篇:我国失独家庭问题研究综述基于年的研究文献
下一篇:全方位的关注关于人力车夫文献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