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美术介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三个角度(5)

来源:美术文献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3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文学史书写思路的拓展 文学史也可以说是思想史,“思想史不应是某个学科的历史,甚至也不是哲学史。它应当是跨学科的和跨民族的,同时也是整

三、文学史书写思路的拓展

文学史也可以说是思想史,“思想史不应是某个学科的历史,甚至也不是哲学史。它应当是跨学科的和跨民族的,同时也是整体性的和比较性的”。(12)Ulrich Johannes Schneider,IntellectualHistoryandtheHistoryofPhilosophy,Intellectual News ,No.1,Autumn 1996,p.28.不拘泥于单纯的文学视角,从思想史整体性、比较性角度,以美术视域审视中国现代文学史,应该有新的发现。首先文学史应当发现现当代作家不同的美术面向,关注他们在美术方面的独特创造,审视这种美术面向对文学创作的特殊意义。例如,创造社的倪贻德、叶灵凤等作家本就是美术学习者,他们的小说创作便与这些经历有关。20世纪20年代倪贻德从上海美专毕业即开始小说写作,《江边》《下弦月》《穷途》《寒士》等小说中呈现学习西方油画专业的青年孤独无助穷苦的生活状态,这种题材显示了作家美术经历的独特意义,呈现出美术在20世纪20年代的无奈面向。现代作家中,从鲁迅、闻一多、滕固、李金发,到丰子恺、施蛰存、张爱玲等,都有着独特的美术面向,他们在封面设计、插图创作、书法艺术等方面的造诣,与文学创作形成内在的审美呼应,是新文学形成的潜在的审美资源。到了20世纪90年代,旅居海外的凌淑华、高行健等作家绘画以及赵无极等职业画家更以不同的传统审美思维对中国画进行了创造性的现代转化。如高行健的绘画有着独立的艺术风格,显示出文学素养浸淫后对传统绘画的特殊创造,呈现了文学与美术合一的独特风貌。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中国作家介入传统书画创作,并受到了社会与市场的不同关注,如莫言的书法、贾平凹与王祥夫的绘画等。传统书画也逐渐成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一种标志,其间所蕴涵的文学与美术的关系、二者关系间所包蕴的思想问题,不无文学史思考与探究的空间。

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历史书写,如果引进美术视角,可以对美术与现代文学关联的作家流派、交叉影响等做出解读与分析,现有各种版本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对此基本没有涉及。因此从美术关联视域介入思考中国现代文学流派,以一种个体性的美术认知来建构20世纪中国文学史,或许会有新的思路。比如文学流派史,对新月派,文学视角的研究多注意到新月派群体的诗歌理念及创作,注意到文学趣味的相同,注意到“绅士文化”的影响。但新月派诗歌创作与理论背后是否还有其他因素,文学趣味的影响从何处生发,“绅士文化”是否还有其他表现方式等,便少有关注。引入美术视域来看,便会有新的发现。作为新月派核心人物,闻一多本身就是学习现代美术的画家,徐志摩则是民国时期全国第一届美术展览的策展人,二人对现代美术的介入、思考直接影响了新月派群体的趣味和生活。除闻一多、徐志摩外,林徽因、凌叔华、叶公超、陈梦家、沈从文等不同时期的新月派作家也都有一定的美术修养,他们在日常聚会中的美术品评、共同参与的美术活动、新月期刊办刊的美术因素等,不仅是新月派作为一个文学流派的原因,也是其文学创作具有相近似古典审美风格的可能来源。此外,戴望舒、李金发等现代诗人以及北岛、韩东等当代诗人均与美术有着深度关联,显示出现代诗歌群体与美术的复杂关联,文学史对此关注甚少,或许是现代文学史书写中文体类型与美术关联深入拓展的可能。

思潮是文学史书写的重要一维。文学与美术各自有着自己的时代言说方式,并形成各自领域内的思潮流派现象,在文学史与美术史表述中,彼此保持着各不相干的思潮书写态度。实际上,由于审美意识形态的共同聚焦,加之审美资源的相同或相近,文学思潮与美术思潮经常有着内在的交叉互动,有时文学引领美术发展,有时美术又对文学起到促进作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在反抗旧文化上,文学与美术有着相对同一的时代思潮背景与表述。“文学革命”率先举旗,对文言文为代表的旧文学进行批判。“美术革命”应声而动,对“王画”为代表的传统书画提出了革命主张。文学与美术共同聚焦现代性,协同并进,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随后二者形成不同的发展路向,这与文学的白话语言工具和美术的视觉图像语言存在差异有关,导致了文学革命的成功——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而美术革命只沦为一句口号,代表陈旧面向的传统书画不仅没有像“文学革命”那样——文言文被现代作家抛弃,反而在一些文人生活中继续扮演着独特的文化角色,并在文人书写中承担了独特的审美迁移功能。再如对20世纪80年代文化思潮的认知,学界大多从单一的文学角度进行阐释。对马原、格非等先锋小说潮流只注意其小说形式的先锋思潮特质,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吴冠中、黄永玉即已开始带有现代主义形式的绘画创作,吴冠中甚至率先提出绘画形式美的重要观点。在伤痕文学发展的同时,美术界也兴起一种反思时代的“伤痕”思潮,不仅是连环画《伤痕》热销,高小华《为什么》《赶火车》,程丛林《1968 年×月×日雪》等油画作品,与诸多伤痕小说一样,以一种时代反思意识切入创作,显示出文学与美术在思潮发展上的同一性。此外,与马原、格非等先锋小说发表时间相近,新潮美术的画面视觉探索与之保持着同步状态,杨迎生、王广义等油画甚至有着视觉内容的哲学化先锋倾向,与先锋小说保持着内在一致性。可见,美术与文学文化思潮多是汇通交融的,我们在文学史书写中,应该注意到文学思潮与美术思潮对大时代的共同呼应。

文章来源:《美术文献》 网址: http://www.mswxzz.cn/qikandaodu/2020/0731/429.html



上一篇:我没能成为艺术收藏家
下一篇:力群文学作品的价值探析

美术文献投稿 | 美术文献编辑部| 美术文献版面费 | 美术文献论文发表 | 美术文献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美术文献》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