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美术介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三个角度

来源:美术文献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3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现当代作家在文学创作外,以群体或个体方式关注、介入、思考着传统书画、现代美术等不同美术类型。这些由文学出位的关注、介入与思考显示了值得探究的文学、美术学科交叉

中国现当代作家在文学创作外,以群体或个体方式关注、介入、思考着传统书画、现代美术等不同美术类型。这些由文学出位的关注、介入与思考显示了值得探究的文学、美术学科交叉研究新空间。现当代作家以美术实践、修养内化而来的精神资源滋润着现代中国文学,推动着中国现代文学(即包括当代文学的“大现代”文学,以下所指现代文学均与此同)的多元发展。在当下视像文化冲击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发展空间受限、文学理论研究创新点不足的形势下,或可引入美术视角多维透视观照现当代文学,重新发现现当代文学的另一面。例如:中国现当代作家介入美术创作的不同现象;文学文本美术叙事的意义;小说叙事视角与美术透视的关联性;文学流派、思潮与美术思潮的内在关系;作家书画创作中的审美迁移问题;现当代作家有关美术论述的价值意义等,这些美术与中国现代文学的交叉关联问题都有着值得思考的丰富意义。我们或许可以跨越学科边界,从中国现代文学的美术影响、美术关联的文学史书写、文论中国化三个角度进行深入思考与关联研究,由此探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美术视域的拓展可能,进而呈现新文学发展与传统绘画、现代美术的互动互生、相互影响的多重面向,开阔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野,促进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深入发展。

一、读图时代的文学与美术

全球化视域下的当代社会,时空距离逐步缩小,消费文化日益发达,人类感知世界的渠道、方式产生了巨大变化,对文学影响最大的是视觉文化逐步兴盛并逐渐攻城略地,在“‘潮来天地青’的视觉文化洪流中, 传统文学长期以来形成的从意识形态话语到大众审美文化中的中心地位和权威身份已被颠覆,整个文学界由此而普遍滋生强烈的挫败感和生存危机感”。(1)彭亚非:《图像社会与文学的未来》,《文学评论》2003年第5期。的确如此,文字阅读的耐心、体力、时间消耗显然强于图像阅读,图像正逐渐改变以往“文之余”的传统地位,大有图像统治阅读的趋势。有学者认为,图像阅读的流行乃是“图像主因型文化取代传统的语言主因型文化”,其中“隐含着一种新的图像拜物教”,这或许意味着“当代文化正在告别‘语言学转向’而进入‘图像转向’的新阶段”,(2)周宪:《“读图时代”的图文“战争”》,《文学评论》2005年第6期。宣告我们已经进入一个“读图时代”。读图时代、图像阅读建立的基础是对视觉感官的亲近,是对视觉文化的认同。表面来看,亲近视觉感官、认同视觉文化与电子媒介的发达有关,其实背后是美术学科的逐步发展壮大(直至近年被纳入艺术学学科,从文学中独立出来)。新世纪以来,在影视、电脑、手机等新媒介拱动促引下,美术学科已走出原来相对单调的架上绘画、纸媒创作等,不断向其他领域拓展,动漫、设计、家装、印刷、布艺、建筑等无不与美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直接侵入文学领域,文学期刊、文学策划、网络文学等诸多文学活动都离不开美术设计视觉效果的影响与催化。可以说,好的文学文本,没有相应的美术视觉创意推广,在当下显然难以即时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回头来看,在传统中国向现代社会不断转变中,现代性的文化语境要求美术与文学各自确立边界,美术与文学的学科分野逐渐扩大。在审美现代性自律视野下,不同的学术生态、文化结构本应使美术家与作家在各自田地里分工劳作,但由于文学、美术共同存在一种“独特的表意实践——以艺术为代表的审美表意活动”,(3)周宪:《作为地方性概念的审美现代性》,《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这使得作家和美术家偶尔探出窗外,不时张望对方的田地。20世纪初,梁启超、蔡元培、陈独秀、鲁迅等引领新文化发展的思想家均从不同角度就美术与文学提出了一些影响较大的文化见解,如“五四”时期蔡元培的“美育代宗教”、陈独秀的“美术革命”与“文学革命”。随后一批作家在小说文本中对美术活动进行了独特描写,如20世纪20年代王统照小说《沉思》与丁玲《梦珂》所写的裸体模特儿事件,以及倪贻德、滕固等从不同角度的美术叙事等。还有文学群体如新月社徐志摩、闻一多等与美术展览、艺术创作的多元关系,徐志摩本身就参与了民国第一届美展策展,并与徐悲鸿发生了一场有关现代绘画的论争,闻一多更是在美术专业基础上提出新诗艺术的“绘画美”等“三美”观。更为著名的是20世纪30年代鲁迅对新兴木刻艺术发展的批评与倡导,并直接推动了全国新兴木刻艺术的发展。

文章来源:《美术文献》 网址: http://www.mswxzz.cn/qikandaodu/2020/0731/429.html



上一篇:我没能成为艺术收藏家
下一篇:力群文学作品的价值探析

美术文献投稿 | 美术文献编辑部| 美术文献版面费 | 美术文献论文发表 | 美术文献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美术文献》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