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力群文学作品的价值探析(5)

来源:美术文献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3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历史是力群等老一代艺术家所共同面对的主题。历史并不是外在于生命的知识体系,其本身是由生命的故事演绎而成的,并没有完全客观的历史,历史是经

历史是力群等老一代艺术家所共同面对的主题。历史并不是外在于生命的知识体系,其本身是由生命的故事演绎而成的,并没有完全客观的历史,历史是经过阐释者主观理解而获得的价值。力群先生的文学作品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历史的有效路径。正如海登·怀特在《作为文学虚构的历史文本》中指出:“我们体验历史作为阐释的‘虚构’力量,我们同样也体验到伟大小说是如何阐释我们与作家共同生活的世界。在两种体验里,我们看到意识构成和征服世界所采取的模式。”[7]179海登·怀特的观点是在说明,历史意义的彰显完全在于“虚构的力量”,而文学中所演绎的故事,正是“虚构力量”之所在,它能够有效阐释我们所共生的世界。力群先生将文学表述的自由和历史事实有机结合在一起,既有历史的客观真实性,又有文学的审美性,还从自身的情感和理解出发,将自己经历的偶然的、个别的事件嵌入了历史的潮流之中演绎为文学作品,彰显了文学作品本身普遍的文化意义,变成一种对历史价值的永恒追求。即使是在今天,我们也能够从他所留下的文学作品中品读到深刻的历史寓意,并把它作为审视当下现实的范本。

[1]力群.我的艺术生涯[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6.

[2]力群.张培梅[J].七月,1938(12):353.

[3]贝奈戴托·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柏格森.创造进化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5]力群.夜归育林人[M]//力群诗选.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3.

[6]狄尔泰.对他人及其生命表现的理解[M]//洪汉鼎.理解与解释——诠释学经典文选.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7]海登·怀特.作为文学虚构的历史文本[M]//张京媛.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以往对力群的研究大多是从版画艺术的角度入手,探讨其版画艺术方面的成就及其历史价值,而忽视了力群先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他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开始文学创作,一直延续到2001年,他的文学作品发表在《七月》《立报》《文艺阵线》等进步刊物,得到艾青、茅盾、冰心等人的高度赞誉,出版自传《我的艺术生涯》、散文集《马兰花》《晚霞集》《余晖集》、小说集《我的乐园》《野姑娘的故事》、诗集《力群诗选》等著作,一生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所以,有必要对力群先生文学方面的成就进行专门研究,这样才能够全面反映力群先生完整的艺术人生,并且深入探究其背后丰富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力群先生在其自传开篇写道:“我经历了祖国的一个苦难、不幸、战斗和新生的伟大的历史时代,因此我的艺术生涯也不能不和祖国的坎坷多难的命运血肉相连。”[1]1他文学作品的源泉是他所经历和见证的中国近现代历史所走过的坎坷发展历程,所以,他的文学作品可以看作是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回应。尽管文学作品并不同于真实发生的历史,但是文学以感性的方式认识世界,在对历史进行演绎和重构的过程中,往往超越历史事实的表征,进一步对历史进行价值判断,文学中的历史叙述才是对历史更为有效的阐释。在他跨世纪的人生历程中,他的文学作品如同一部丰厚的历史文献,告诉我们如何面对历史、如何阐释历史。一、力群的文学生涯力群先生是一位艺术素养极为全面的艺术家,他一直认为,艺术并不是描摹现实的表象,艺术创作需要大量生活和知识的积淀。所以,他深入生活实践,大量阅读书籍,在艺术的各个领域进行探索。他除了从事版画艺术创作,还撰写美术评论,翻译俄文著作,创作小说、杂文、散文、诗歌。文学创作是力群先生艺术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时代,力群就有阅读的习惯,古典文学,西方名著,苏联革命文学,鲁迅、冰心、丰子恺的作品他都爱不释手,这为他后来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奠定了基础。他在国立杭州艺专时期已经开始撰写小说,虽未发表,但已经启动了他文学创作的历程。1933年10月,他参与组织进步艺术团体木铃木刻研究会被捕入狱。在监狱的一年时间里,他深感现实政治的黑暗,但并未意志消沉,而是抓紧一切时间读书学习,在文学方面作了大量的知识储备。出狱之后,力群看到《立报》上发表的时局评论文章,深感国家正处于危亡之时、民众正处于水生火热的处境中,为现实所触动,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在1935年到1939年期间,他发表了十余篇纪实性的小说和散文,代表性的作品有《从武汉到湖州》《他们全开到前线去了》《塞家村》《行军在吕梁山中》《野姑娘的故事》《杜妹的罪行》等。1930年代的时代主题是救亡与启蒙,力群先生的作品是面对备受欺凌、多灾多难的旧中国社会而发出的呐喊,他以笔代刀,表达对社会大众的同情,对现实黑暗的控诉。力群先生的文学创作和他从事版画艺术一样,都是力图从“为艺术而艺术”的狭隘格局中走出来,完成“为普罗大众而艺术”的历史使命。在鲁艺执教期间,他现场聆听延安文艺座谈会,并深受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影响,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文学更是情有独钟。他旁听周立波的《名著选读课》,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著作,甚至还一度有了专门从事文学而放弃版画创作的念头。这时期创作的文学作品有诗歌《布谷鸟》、文学评论《略论〈祥林嫂的死〉——就商榷于默涵同志》《三谈〈李有才版画〉》、小说《父母》等。虽然这时期他极为喜爱文学,但主要精力仍在版画方面,文学创作数量不多,而此时有限的文学作品却表明了他以《讲话》精神为原则,树立了艺术创作为人民服务的立场。新中国成立之后,他担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副主编、《美术》杂志副主编、《版画》杂志主编,从事文字编审工作,撰写评论文章,创作文学作品,主要发表的文章有《中国的版画》《如何看待工农兵美术创作》《论木刻创作诸问题》《谈体验生活》《〈加勒比海上的英雄〉赞》《群众爱看的幻灯片〈两个队长〉》等,还根据1957年访问苏联见闻出版纪实文学作品《访问苏联画家》,翻译了三部苏联文学作品《达·杜宾斯基》《尤甘夫》《女教师的笔记》。这时期力群先生的主要精力在美术评论方面,所写和翻译的文学作品也大多和美术相关。这时期也是力群先生美术创作和文学创作结合最为紧密的时期。1980年代之后,力群文学创作进入高峰时期,其文学创作囊括了文学的各个种类,这时期创作的重要文学作品有小说《我的乐园》《一只野兔的悲剧》《桃树庄的春天》、散文《我的母亲》《我和表兄》《我的艺术生涯六十年》、诗歌《马兰花》《童年逝了》《延安颂》《她去了》等。《我的乐园》被上海儿童文学园丁奖评委会评为上海1984年优秀作品,获得了“儿童文学优秀奖”。因为力群先生文学方面的成就,1985年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批准力群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0年代,驱散了“文革”的阴霾,是思想解放、百花齐放的时代。新的时代大大激发了力群先生的艺术灵感,他开始以晚年回忆的方式书写自己人生经历中的所见所闻,表达对所经历的近代中国历史变迁的感悟。回溯力群先生的文学生涯,他的文学创作是以历史为主线的。1930年代,在抗战爆发的背景下,他的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是民族危亡和民众疾苦。鲁艺执教期间,他受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感召,用文学作品体现艺术为人民服务的文艺方针。1949年始,他主要撰写美术评论,以美术和文学有机结合的方式,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艺术创作的新气象。1980年代开始,他的文学创作则是回溯以往的历史经历,总结艺术人生的历程。力群先生不是专业的文学创作者,他的文学创作完全是对现实的有感而发,是一种随笔式的表达。如果从文学史的角度高度评价力群的文学作品,显然是过分拔高他文学作品的价值,但是,如果回到历史的语境之中,力群先生的文学创作则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因为他的文学作品是历史的见证。他漫长的艺术人生经历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他丰富的人生经历本身就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素材,而依据这份丰厚文献所完成的文学创作足以体现近代中国历史演变的艰辛和坎坷,由此引发我们对历史的思考。二、力群文学作品的价值(一)通过讲述微观的生命经历阐释真实的历史文学的价值在于对过去历史的重新演绎,而且经过文学的加工、想象、撰编,可以赋予历史更为鲜活的呈现方式,同时也能更为深刻地呈现历史所具有的真实面貌。力群的文学作品多是讲述发生在微小生命个体身上的故事,并由这些微观的生命经历呈现历史演变中的各种复杂现象,引起我们对真实历史的再思考。力群的散文《张培梅》所写的是张培梅将军抗战捐躯的故事。张培梅平素是一位杀人不眨眼的军棍,杀过彪悍的洪洞赵城人,也杀过青年革命志士,可谓是人人惧怕,罪行累累,但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毅然投身抗战,“终于以最后一滴血,保卫了祖国,保卫了家乡”[2]。力群先生没有将抗日英雄圣贤化,而是塑造了一位有缺点、错误,甚至是犯下过滔天罪行的抗日英雄,通过对他复杂性格的描述,以及他在大是大非时刻所作出的选择,表现了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中华民族儿女最为本能的不畏强敌、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张培梅的故事绝非个例,经历过军阀混战、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军队中的许多军人都是双手沾满了鲜血,但是在民族危亡之时,能够挺身而出,慷慨赴死,令人感慨。所以,力群写张培梅将军的故事,是以尊重历史的态度,毫无修饰、夸张,更为理性、准确地还原了历史事实,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野姑娘的故事》是力群以其妹妹为原型而创作的一部小说。小说中主人公贵莲生活在封建、闭塞、迷信思想浓重的乡村,自小生活在“冰冷、无爱”的环境中,是没有人疼爱的“野姑娘”。她自从参加了牺盟会决死队,逐渐从一个封闭、内向的乡村女孩,成为一名令全村人羡慕、有文化、有知识的女性战士。虽然小说中所描写的是发生在主人公个人身上的故事,但是小说更为深远的意义是要反映旧中国社会的问题,以及抗日战争中人民的苦难经历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再现特定时期的历史人文情境。小说中描写父亲因主人公是女性,而且属羊,从女孩呱呱坠地之时就开始指责谩骂。这个细节的描写,反映了愚昧的封建思想对普通民众所造成的禁锢和伤害。小说中还描写村民讲述主人公父亲被日军杀死的经过,反映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以及人民流离失所的苦难。小说主人公最后在墙上写下“不愿做奴隶的妇女们快起来吧!”,表明了尽管当时的中国还是一个封建、保守、落后的国家,但是在国人身上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面对外来的压迫,国人依然能够众志成城,团结抗战。小说以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为线索,以点带面、小中见大,让我们看到了整个历史的推演历程以及大的历史主题之下人的成长和改变,勾勒了一幅内容丰富的民众抗战生活的图卷。力群的文学作品正是通过他身边所熟悉的人物的故事,表达了深刻的历史意义。小说《杜妹的罪行》中,力群以夫人刘萍杜的求学经历为视角,见证了民国教育体制的腐败和教育官员虚伪自私的本性。散文《怀念鲁艺》是通过讲述自己在鲁艺时期的亲身经历,生动展现了延安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历史图卷。《十年祭》是为悼念老友马达而作的散文,文中讲述两人在武汉参加木刻抗日救亡活动,在延安鲁艺执教,一同访问苏联等钩沉往事,虽然散文所写内容是讲述交往经历,但却是中国艺术运动发展历程的见证。克罗齐曾指出:“真正的历史是作为普遍的个别的历史,是作为个别的普遍的历史。”[3]81历史真正的价值依托于个别而微观的历史,只有发生在每一个具体生命体身上的真实故事才能够汇聚成历史的洪流,才能够成为一种有效的历史价值判断。他的文学作品是以自己的见闻为线索的,所写的人物、景物、事物在现实中均有原型。他依据事实而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从而完成文学创作,是一种源自于事实本身所展开的问题探究以及关于人本身问题的价值探讨,我们能够从这些发生在人本身的生命故事中反观大时代变革的历史主题。(二)通过文学脉络的延续阐述历史的线索力群先生的艺术人生跨越世纪,他是新兴版画运动中艺术生命最为长久的艺术家之一。他的文学创作在中国历史的各个阶段都留下了足迹,表现了一种历史时间的延续性。这在他的自传《我的艺术生涯》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我的艺术生涯》中详细地讲述了力群完整的艺术人生,包括他幼年学画,青年时在国立杭州艺专学习的经历、组织木铃木刻研究会,推动中国新兴版画运动,在延安时期的生活经历,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工作状况,“文革”中的遭遇,改革开放之后的艺术生活等。力群先生的这部37万字的自传著作以个人的艺术成长经历为线索,详细讲述了自己所参与的中国历史变革的大事件,清晰地呈现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线索。力群先生不同时期完成的文学作品之间互为关联,勾勒了一条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他早期的文学作品《他们全开到前线去了》,以王教官和大伙讨论游击战为主题,反衬红军和人民的鱼水深情,歌颂红军不怕牺牲、保家卫国的英雄情怀。《灵东人民的灾难——一个老汉的诉苦》则是以堂弟的叙述而写成的关于日本人投降前后的故事,控诉日军、中央军、阎军在村子里的种种劣行,真实反映了抗战胜利前后老百姓的生活处境以及现实的黑暗。两篇文学作品前后关联,反映了整个抗战期间中国革命的真实状况,既表现了整个民族在危亡时刻所具有的强大内在凝聚力,也反映了民族本身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力群文学作品的延续性表现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中,在他晚年带有回忆性的文学作品中,也通过一条主线,完整梳理了中国历史的变迁。《我和表兄》通过一位出生于旧社会的农民在土改、合作化、改革开放之后的思想起伏轨迹,表现了中国农民所具有的淳朴善良的品质,以及作为最基层的普通农民所见证的中国历史的变化。他的几篇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小说,如《野姑娘的故事》《杜妹的罪行》《桃树庄的春天》《网球场上的张霞》则是通过对不同时期、多位女性生活轨迹以及性格的塑造,展现了历史时间推移之下的中国女性的发展变化,表现了中国女性从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旧伦理的压迫之下,如何成为独立、自信的新时代的女性的历史变迁。他的小说《一只野兔的悲剧》,写的是收养了一只叫“灵灵”的野兔给家人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但是在“大跃进”浮夸风盛行之下,因为温饱问题,不得不杀掉被视为“家人”的“灵灵”。通过一只活泼伶俐的兔子的死亡,反映了“大跃进”时代的种种问题。力群的文学脉络呈现的不是静态的历史,而是整个历史发展的运动轨迹,呈现其中鲜活的生命存在方式。力群先生所写的多篇纪念老一代文艺工作者的散文,如《怀念叶洛同志》《怀念王式廓同志》《怀念江丰》《怀念茅公》《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怀念胡风先生》《怀念曹白》《悼念杰出的版画家古元》《马烽:一生写作为人民》等,是对众多老艺术家个人艺术经历的梳理,也是对历史的梳理,通过对各个艺术领域杰出贡献者的梳理汇聚成了近现代文艺思潮发展的历史线索。柏格森在《创造进化论》中指出,“我们的人格不断成长,日趋成熟,每一个瞬间都是全新的,……我们的每一个时刻都是历史中的独创时刻。”[4]9-10历史本身是时间的绵延,在时间推移的过程中,昨天、当下、未来构成完整的动态序列,维系着生命生生不息的持续过程。力群先生的文学作品,无论是鸿篇巨制,还是短小文章,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也并不是一时思想火花的闪现,而是呈现一种理性而富有逻辑性的历史线索的绵延,他的文学作品体系,文脉延续,更为系统地反映了对历史的认知态度。(三)通过美术和文学的互证提供丰富的历史文献在国立杭州艺专时期,力群先生已经确立了“为普罗大众而艺术”的思想,在鲁迅先生和毛泽东《讲话》精神的指引之下,力群先生的创作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而且贯穿他的一生。可以说,美术和文学是力群艺术的不同表现方面,两者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而且两者之间的互证,既作为研究力群艺术的重要依据,也提供了一份丰富的历史文献。《这也是课堂》是力群先生在灵石郝家掌村植树造林时期创作的版画作品,这是一件简洁明快的木刻作品,所表现的是群众嫁接枣树的场景。如果仅从画面来看,仅仅是一个劳动场面的图像,我们可以用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等概念性的美术理论知识来诠释这幅作品。但是从力群赞美故乡和关于植树造林的诗歌、散文以及赞美林业队人员而创作的散文《“老眼镜”的故事》《能人隆喜叔的故事》中,可以感受到力群先生和家乡人民的浓厚感情,更能够感受到以力群为首的几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带领村民植树造林、美化环境的壮举。所以,这幅作品的场景以及其中的人物都不是随意刻画上去的,都是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依据的。其背后所反映的是特殊历史时期,在集体主义的理念之下,人民大众所具有的众志成城、艰苦奋斗的精神。这幅作品采用暖黄的基调,也正表达了艺术家心中的理想。所以,只有从文学作品中才能够解读出力群先生美术作品的意义,而不是空泛地套用各种理论、概念化地阐释力群先生的艺术。力群的文学作品可以使美术作品背后的理念得到升华,而文学和美术的互证,也提供了一幅特殊年代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的历史图卷。力群先生的版画作品中,“树”的主题极为突出,如《二月》《北国早春》《新苗》《春游》《春风》《早春》等作品中,“树”都是作品所要表现的重点对象。我们看到的是郁郁葱葱、充满了生机的树木,而这一主题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比比皆是,《青松赞》《牯岭抒怀》《夜归育林人》《绿色的治花泉》《老槐》《张侯拉访问记》等文学作品中,“树”永远是力群先生着墨最多的部分。如果将美术和文学作品中的“树”的形象进行对比,就能够发现力群先生所要赋予这一形象的独特寓意。他在诗歌《夜归育林人》中写道:“心在一片绿海中,绿给我安慰,绿给我欢欣;我和绿色幼林,似相依为命,身在绿林里,飞剪裁斜枝;喜作苗圃理发师,不怕日晒,不怕雨淋,其乐无穷。”[5]45“树”在力群先生的心中本身是一个图腾化、理想化的典型形象,寄托了他对人生的感悟。所以,对美术和文学中“树”的形象进行参照对比,可以彰显力群先生寄托在“树”这一艺术形象当中的艺术魅力,并增添作品的文化内涵。(四)通过文学彰显生命本质的意义力群先生的文艺创作主题都是和时代攸关的话题。作为新兴木刻的重要艺术家,他的许多作品和革命有关,都是反映人民的疾苦、现实的问题、民族的危亡的,如《病》《三个受难的青年》《鲁迅像》《敌机过后》《采叶》等。但是更多的时候,他的文学作品所呈现的却是超越于现实生活之上的探讨生命最为本质的话题,以童年时代记忆所写的小说《我的乐园》为例,其中多是借对自然景物和动物的描写表达对生命纯真的向往,其中绘声绘色地描写了丢胡胡、黄鹂鹂、串山林、毛圪狸等陪伴童年的动物伙伴,描写了自然世界的神奇,描写了童年时期所听闻的逸闻趣事。我们在他文学的世界中,能够感受到力群先生内心深处对自然的热爱,正是这种远离人世的田园之美,才是他内心深处理想之所在。狄尔泰指出:“生命以及对生命的体验是对社会——历史世界的理解的生生不息、永远流动的源泉,从生命出发,理解渗透着不断更新的深度,只有在对生命和社会的反映里,各种精神科学才能获得其最高意义,而且是不断增长者的意义。”[6]97如果人类社会以及文明教化是人维系客观存在、约定俗成的组织体系,是一种外在于生命的存在,而生命本身却是人固有的内在属性,生命所追求的自由,永远是人的理想。力群先生的文学作品,以自然为母题,展现生命的自由与生机,和他的革命以及表现苦难的作品相比较,无疑让我们重新看到了生命本该就有的纯真和浪漫,这或许也是他艺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的,也是我们研究历史、萃取生活经验的终极目的。三、结语历史是力群等老一代艺术家所共同面对的主题。历史并不是外在于生命的知识体系,其本身是由生命的故事演绎而成的,并没有完全客观的历史,历史是经过阐释者主观理解而获得的价值。力群先生的文学作品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历史的有效路径。正如海登·怀特在《作为文学虚构的历史文本》中指出:“我们体验历史作为阐释的‘虚构’力量,我们同样也体验到伟大小说是如何阐释我们与作家共同生活的世界。在两种体验里,我们看到意识构成和征服世界所采取的模式。”[7]179海登·怀特的观点是在说明,历史意义的彰显完全在于“虚构的力量”,而文学中所演绎的故事,正是“虚构力量”之所在,它能够有效阐释我们所共生的世界。力群先生将文学表述的自由和历史事实有机结合在一起,既有历史的客观真实性,又有文学的审美性,还从自身的情感和理解出发,将自己经历的偶然的、个别的事件嵌入了历史的潮流之中演绎为文学作品,彰显了文学作品本身普遍的文化意义,变成一种对历史价值的永恒追求。即使是在今天,我们也能够从他所留下的文学作品中品读到深刻的历史寓意,并把它作为审视当下现实的范本。参考文献[1]力群.我的艺术生涯[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6.[2]力群.张培梅[J].七月,1938(12):353.[3]贝奈戴托·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4]柏格森.创造进化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5]力群.夜归育林人[M]//力群诗选.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3.[6]狄尔泰.对他人及其生命表现的理解[M]//洪汉鼎.理解与解释——诠释学经典文选.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7]海登·怀特.作为文学虚构的历史文本[M]//张京媛.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文章来源:《美术文献》 网址: http://www.mswxzz.cn/qikandaodu/2020/0731/430.html



上一篇:美术介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三个角度
下一篇:陈波访谈

美术文献投稿 | 美术文献编辑部| 美术文献版面费 | 美术文献论文发表 | 美术文献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美术文献》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